首页 > 品牌栏目 > 好文精选

更多精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上海市科技
期刊学会微信(shskjqkxh)

着力打造“整体性”期刊——综合类期刊发展路向探究
发布日期:2017-07-25 浏览: 927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综合类学术期刊(以下简称“综合类期刊”),一般为社科院、社科联、综合性大学主管主办的期刊。综合类期刊在我国起步较早,占的比例较大,是发展社科期刊和繁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平台之一。

  本文旨在探索综合类期刊的发展方向。综合类期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理论场和实践域。探索一条符合综合类期刊发展方向的办刊之路是当前综合类期刊的艰巨任务。

  综合类期刊需要再认识

  何谓综合类期刊好像是一个常识,无需加以思考。不仅期刊人很少思考这一问题,而且评价机构和作者也不去思考这个问题。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划分为例,综合类期刊有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理论期刊、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综合性理论评论刊物等。由此可知,综合类期刊是指包含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或理论刊物。这种划分基于学科分类,而没有对综合进行界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综而不合。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是一种排除法,是一种有外延无内涵的划分。

  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体系中,综合类期刊是单列的,与高校学报的哲社版区分对待。这种划分是基于主办单位来分类处理,也没有对综合类期刊进行内涵的界定。

  传统观点认为,综合类期刊是专业期刊以外的期刊。这是一种弱化的界定。囿于概念不清晰,综合类期刊在发展中,逐渐根据自身条件,走向推出一批特色栏目、协调发展其他栏目的办刊之路。

  综合类期刊现状

  目前,综合类学术期刊栏目设置基本按学科划分,主要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基本覆盖人文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

  (一)栏目设置多

  一般来说,综合类期刊的栏目是按照学科划分来设置,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十几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于涉及学科较多,不可能全面发展,大部分综合类期刊通常围绕几个栏目来重点发展,培育优势栏目或品牌栏目。这一点,综合性大学、社科院机构具有优势,而由社科联主办的期刊相比较而言目前整体发展相对滞后,还需要继续加强。

  栏目设置多,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杂而乱,栏目之间缺乏互动,长期发展下去,非品牌栏目弱化严重,成为鸡肋。这是影响综合类期刊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

  当前有些期刊认识到栏目设置的“多全而乱弱”现象,并适时根据学界热点问题进行综合规划,采取专题化办刊。一方面,期刊紧跟学界动态,提高了期刊的关注度,但另一方面,学术热点是一个后发的个别因素,期刊紧跟热点易失去主动性和主体性。

  (二)编辑队伍分离化

  由于研究领域不同,不同栏目的编辑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第一,通常不同栏目设置的投稿邮箱不同,某个栏目的责编只关注本栏目来稿,缺乏对其他栏目文章的关注,甚至在出刊物清样时都没有对该期文章的整体有所认识。这也使得有些交叉研究、跨学科类作者投稿时无所适从。

  第二,有些期刊的栏目编辑是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或高校教师兼职,对自身学科的研究较为了解,但担负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栏目的互动性上较少探索,在期刊整体风格方面较少下功夫思考。

  (三)“自留地”现象

  “学术乃天下公器”,但长期以来,有些期刊发文存在着“自留地”现象,严重威胁到期刊的整体面貌和质量。一本期刊只有一方面对自身优势栏目进行重点培育,另一方面对非优势栏目的论文质量也严格把关,才不会影响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准。但“自留地”现象不仅打乱栏目年度用稿计划,而且此类文章“一路绿灯”、“插队”,导致学术不公,影响刊物学术水准。

  (四)缺乏问题导向意识

  就单个栏目而言,栏目编辑会根据学界动态制定年度选题计划,但综合类期刊中的人文学科栏目和社会科学栏目之间存在隔阂现象。

  (五)学术共同体建设不足

  专业期刊往往通过召开本学科、本领域的学术会议,邀请本专业专家学者共同商讨办刊方向和选题计划,并针对栏目文章做有针对性的学术评价。而综合类期刊不容易召集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对期刊号脉,致使期刊整体策划不足,各栏目间难以形成合力。

  推进综合类学术期刊整体性发展

  改革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指的是综合类期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谋求某一领域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从而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类期刊。

  期刊的整体性是指,在一定周期内,确定清晰的办刊方针,各个栏目之间以及一定刊期内的栏目之间建立横向和纵向的连续性。换言之,期刊整体性是指期刊的栏目之间问题的协调性、连续刊期内容上的连续性。具体说来,要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办刊导向。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是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期刊就会有明确的目标性和精神旨归。专业期刊刊发本专业、本领域的前沿性和基础理论类学术论文,是微观领域的学术发展,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隔离”,即保持学术的求真性。但现代社会越来越朝着交互性方向发展,同一个问题常常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会诊”,才能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以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

  现实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导向。专业期刊受专业限制,对现实问题的切入思考尽管深刻到位,但往往有失全面,并且多注重理论研究,在指导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不足。

  比如近年来学界研究比较多的城镇化问题。城镇化研究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农村研究、法律规范、人口问题、城市规划等人文社会学科,需要相关学科共同研究才能全面解决实际问题。再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际政治、生态文明、历史文化等人文社会学科众多领域。在单个学科领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该提供出一套整体研究成果,为中国道路提供中国方案。

  (三)增强学科对话与交流,构建学术共同体

  期刊是展示学术发展、开展学科对话、学术评价的重要学术平台。学者、学科理论与实践、学术评价应该通过学术期刊这一平台,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与对话,以此培养一批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评价人才,使不同学科之间流动贯通起来。

  总而言之,学术期刊必须围绕“一流的编辑队伍,一流的特色期刊”这一核心原则,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办刊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实践,同时也需要不同学科之间产生综合研究成果,协力奋进,提供问题解决的整体方案。期刊的栏目之间要消除隔阂,提高专题整体策划能力,栏目责编要提高宏观的跨学科组稿、审稿业务科研能力,做到既能紧跟学术热点,又能坚持围绕和深入一个问题的专业综合素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