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通知

学会通知

更多精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上海市科技
期刊学会微信(shskjqkxh)

“老话新说:科技期刊编校的难与解”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12-05 浏览: 159

 在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中,编校是“难出彩、易出错”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平时编辑耗费精力最多的工作之一。在编校质量检查的“重压”之下,不同期刊的编校工作模式是什么?编辑日常面临的主要编校难题有哪些?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进而保障编校质量?为了解答这些问题,2022年11月30日下午,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学术期刊专委会与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联合主办“老话新说∶科技期刊编校的难与解”主题沙龙,邀请科技期刊研究专家和资深编辑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700余位听众在线上与嘉宾就编校中常见的疑惑与难点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沙龙嘉宾包括: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期刊社副社长刘志强,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生物医学期刊专委会主任、《复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张秀峰,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学术期刊专委会副主任、上海海洋大学期刊中心责任编辑陈鹏,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部部长殷建芳,以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主编助理翟万银。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学术期刊专委会主任、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王晓峰担任主持人。

 张秀峰老师介绍了《复旦学报(医学版)》的编校流程,认为交叉校对、互相学习提高的方式可以弥补不同学术背景责编的编校短板,并通过实例证明了编校工作对提高期刊学术内容质量的重要性。陈鹏老师从资深编辑的视角,针对编校之困寄语青年编辑,尤其指出当前青年编辑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殷建芳老师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中心成立的背景以及相应的分工与管理方式,其编校模式令人耳目一新。翟万银老师则从自身英文刊办刊经验出发,分享了英文刊如何借力主编和编务团队的力量完善编校工作、提高学术质量。

在总结环节,刘志强老师就“你认为编校工作的难点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目前的智能工具在编校工作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编校质量和编校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到底有多难?”“编校人员的培养,除了手把手带,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如何提升专职编校人员的工作动力”5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强调编校工作的核心还是编辑人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智能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这需要编辑自身要有自我学习的驱动力,通过不断积累和完善,才能做好编校工作。

        本次主题沙龙得到了中国激光杂志社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友情支持,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