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新闻

期刊新闻

更多精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上海市科技
期刊学会微信(shskjqkxh)

《“π指数”——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正式发布
发布日期:2016-09-22 浏览: 1128

  9月19日,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π指数(PI,Productivity Index)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正式发布。

  “π指数”综合了论文作者实际贡献和期刊影响力,旨在一定程度反映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论文产出现状,希望能客观评价领域内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质量和贡献。

  该指数由信息中心研发,经过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学科专家、文献情报与科技期刊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共同策划,以遴选的119种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科技期刊作为评价数据来源,以2015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为统计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双重评估的方法,综合考虑论文作者贡献分值、期刊影响力分值等因素,形成了π值(Productivity Index Value,PIV)、π商(PI Quotient,Productivity Index per Article)等主要指标。

  发布的《“π指数”--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全球π指数Top100机构、美国π指数Top100机构、英国π指数Top40机构、德国π指数Top40机构、中国π指数Top50机构、法国π指数Top30机构、论文发表量Top20期刊等。报告显示,在全球“π指数”Top100的机构中,美国机构数量为48个,其次为英国10个,法国8个,德国6个,澳大利亚与瑞士、荷兰同为4个,中国、加拿大和日本同为3个,其中中国科研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刘小龙副院长、林其谁院士、王恩多院士、张旭院士,同济大学医学院徐国彤教授,上海长征医院谢渭芬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研究所何祥火教授,上海市科技项目(评估)管理中心张磊副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杨子秀等国内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及机构代表出席了发布座谈会。与会专家在听取报告后热议了报告内容和结果。大家认为,当今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科日益交叉汇聚,中国的科研创新亟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评估体系及方法。π指数的发布是对相关科研产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国内科研评价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做法。

  该研究成果已通过bm.pi-index.com网址公开发布。未来主办方将进一步研发专利及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指标,并结合科研投入,以对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行更加综合、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