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上海市科技
期刊学会微信(shskjqkxh)
2025年7月9日,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出版伦理工作委员会第三期出版伦理沙龙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医文化中心圆满举行。本次沙龙紧扣“出版伦理”核心议题,汇聚了二十余位沪上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的编辑、专家与管理精英,聚焦国际合作中的著作权博弈与医学数据真实性保障两大前沿热点,共探新时代学术出版的规范与创新发展路径。
会议由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出版伦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编辑部负责人张俊彦主持。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出版伦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张秀峰首先致辞,她回顾了出版伦理工委会成立两年来成功举办两期精品沙龙活动,强调出版伦理工作对期刊建设的重要性,对参会同行表示热情欢迎并对报告内容表示期待。
沙龙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上海大学期刊社《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责任编辑陈昕伊老师,她围绕“解构平台依赖与重建出版自主性——国际合作出版中的著作权博弈与路径”的主题,犀利指出当前国内期刊在“借船出海”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核心版权归属模糊、数据掌控权削弱、过度依赖国际平台等关键风险,进一步提出系统性应对策略:必须回收原始数据出版权;优化合作模式,用国外平台为国内引流;DOI以国内为主,国外平台投放摘要或PDF文件。她呼吁把握好自主掌握出版权与借用平台影响力的平衡,打破国际出版商对我国期刊内容传播的控制,为各家期刊进一步优化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的邹强老师。他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带来了极具实用价值的报告——“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数据真伪一键检测”。针对医学研究中统计分析错误频发、数据真实性存疑这一行业痛点,他探索开发的智能化检测工具运用先进算法与AI大模型,尝试对稿件中的基础统计方法适用性、结果数据逻辑一致性、图表信息匹配度等进行高效自动化筛查,显著提升编辑编审效率,为拦截问题稿件增设一道“技术防火墙”。
两项报告结束后,张秀峰老师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小结,随后参会编辑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围绕科技期刊“造船”和“借船”利弊、签署国外平台合作协议时争取自主权、DOI解析和建设期刊官网、学术不端来稿甄别、伦理审批核实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分享各自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吴民淑对本次会议的内容和互动表示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次出版沙龙活动主题提出建议。
本次沙龙的两个议题,恰好构成了学术出版大厦的两块关键基石——自主权是“立身之本”,数据真实是“立信之基”。唯有根基牢固,大厦方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出版伦理工委会将持续举办此类高质量沙龙活动,致力于搭建思想碰撞、经验共享的平台,不断强化出版伦理规范,激发创新活力,为营造风清气正、繁荣有序的中国学术出版生态,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科技期刊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贡献坚实力量。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出版伦理工作委员会
撰稿 | 黄思卿
摄影 | 徐虹
修改/审核 | 张秀峰,吴民淑